咬人!打头!怎么办?六字干预技巧拿走不谢

2022-04-24 17:59:34 / 大米和小米
“再咬人打你”


事情是这样的:


最近几天有些地区疫情好转,熊孩子终于能走出家门开启正常上课模式,可一冲进教室里,小兔抓起一位小朋友的手,狠狠地咬了一口。


小兔妈妈一时没控制住,勃然大怒打了小兔一巴掌。


虽然小兔很冤枉,但这确实是很多自闭症孩子的表现,一换环境就容易情绪爆发。


其实,这不怪他们,从专业上来讲,这种自我刺激,是孩子们对环境不适应发生的自我安抚


那么,问题来了!


1.孩子为什么要自我刺激?



任何行为,其目的都离不开以下四种:
 
  • 获取想要的东西;

  • 获取注意力;

  • 逃避;

  • 满足感官刺激。


不过多数自我刺激行为,其目的都是满足感官刺激,通俗一点就是爽!人都是要爽的,自闭症人士也一样!


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有自我刺激行为,如抖脚、转笔、咬手指甲。自闭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与常人最大的区别在于——他们一旦开始自我刺激,就完全沉醉在另一个世界,与外界阻隔了。


正是这一特点,严重干扰了孩子的专注力,使孩子成了家长、老师的眼中钉。



2.密集环境中,孩子容易自我刺激


试想一下:

 

你被单独关在密室,里面只有一张椅子,一扇窗户,一扇门。你没有手机,没有玩具,没有任何可以消遣的东西。接下来的时间,你会怎么度过呢?

 

到窗边转一圈看看外面风景?再补个觉?应该过不了几分钟,就感到无聊了。

 

几小时后,你开始搜寻房间的蛛丝马迹,注意到房间椅子上的木纹,于是斜着眼追踪着木纹的走向,或是斗鸡眼似地数起了年轮;玩起了衣服上的纽扣,转啊转;在房间里不停来回踱步,拍一下窗,拍一下门,创造一点韵律;你哼起了小曲,甚至越唱越响,手舞足蹈……

 



图/网络



所有平时不会做的事情、你觉得很莫名其妙的事情,在那个特定的情景下都成了合理、正常。


事实上,你自娱自乐的方式越怪异,你越不容易在密室里精神崩溃。

 

日常生活,普通人有很多娱乐、满足自我的“正常”方式,但天生感官异常,兴趣狭隘,沟通存在障碍,认知和游戏能力有限的自闭症孩子身处其中,就像进入了一间密室。

 

新的环境或一个让他们感官超载的环境,能让自闭症孩子立刻置身密室之中,他们本能地开始自我刺激,来减缓焦虑,疏导情绪。

 

这也是自我刺激行为在低龄孩子、重度孩子身上尤为明显的原因。


自我刺激所带来的强化效果,也使得其他强化物对孩子的吸引力大幅下降。



3.自我刺激行为,要干预吗?




当然要!


这些行为会大幅度降低自闭症孩子的注意力,不仅干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,有时也会影响周围的人。


但在干预时,我们需要更有智慧,要先观察和记录孩子有哪些刺激行为,发生频率如何,并制定合理的目标。


当孩子认知少,语言有限,没什么游戏能力时,完全消除自我刺激行为几乎不可能,而且也不人道。往往你辛辛苦苦灭了一个,不久后又会出现一个新的,因为他需要一个出口。


哪些行为要先处理呢?


伤害性质的行为,如打头,用头撞墙、撞家具。很多自闭症孩子会感统失调,他们对力度的掌控有偏差,甚至有的孩子徒手拍碎过窗玻璃。这些行为应该以消除为最终目标。


会对他人产生严重干扰的行为。如口部自我刺激。


一些高频率的自我刺激行为。比如孩子一天内有30%以上时间都在转轮子或者盯着转的东西看。


一些无伤害性质、不影响他人、频率也不高的自我刺激行为,我们不妨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给孩子一些自娱自乐的空间



4.怎么有效干预?



干预自我刺激行为的具体方法很多,干预时,往往要N管齐下,这里分享一些做法:
 

● ●



对于有伤害性质的自我刺激行为,首先要阻止,防止孩子伤害自己,同时还能减少行为被强化的程度和频率。

 

家长华林在大米和小米公众号上分享过自己的方法:

 

“我儿子用拳头敲头时会接连敲好几下。第一次我可能来不及阻止,但第二次我会赶紧把自己的手挡在他头上,让他敲不到自己的头,没了爽的感觉,他自己就停了下来。经常被阻止,他会慢慢知道这招不管用,敲头的频率就慢慢降了下来。


再比如,我儿子经常自言自语。我会立即打断他,问他一些已经能熟练回答的问题——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“今年几岁?”他要回答我,就没法再念火星语了。”

 

● ●



孩子都有自我刺激的需求,他们的满足方式不合适,家长就要提供合适的方式。


选择替代物时,最好能满足同一类刺激需求


例如:


有的孩子精力充沛,家长可以让他玩蹦床;有的孩子喜欢搓泥土玩,可以给他搓橡皮泥或者干燥的米;


有的孩子有咬自己/他人、以攻击他人或自己进行发泄的激烈行为,家长可准备咬咬胶(咬人行为)


找不到同一类刺激的替代物时,可以做一些替代的类似刺激方法,如果孩子喜欢替代物的刺激,不恰当的刺激也会容易消退。


在这个过程中,家长需要不断尝试,一旦引导成功,要立即奖励孩子,强化他使用这些合理的替代物。


● ●



与其让孩子出现自我刺激行为,家长一个个去灭火,更主动的方法提高孩子的认知和游戏能力,加强沟通交流


尽管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,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,哪些行为是不可以的、不适当的。当孩子大部分时间被日常有序的活动占据,能有一些喜欢的玩具好好玩,他们的自我刺激行为会自动降低。


边缘及轻度的自闭症孩子可以从一些游戏,或者上课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得到了表扬而获得满足。


重度孩子可以去挖掘他的兴趣,游泳,涂色,拼图,抄写单词,都可以尝试。


增加沟通交流同样重要。很多自我刺激行为出现是因为孩子进入了一个感官超载的环境,或他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不出来。


 

注:原文发布在大米和小米公众号,作者华林,部分素材来源于大米和小米康复师 李静园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