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神秘小镇疯玩4个月,自闭症男孩成了“社会人”

2024-04-16 15:19:56 / 大米和小米

严妈妈和严严一起给小熊贴创可贴

 

邹小兵教授指出,即使选择了一定时间的机构干预,孩子们最终都还是要回归家庭和社会,在真实环境中干预和泛化。 

 

大米和小米“BSX小镇”,正是基于邹小兵的理念而诞生:

 

B:behavioral therapy,以行为疗法作为训练干预的主要手段,灵活运用内在的、自发的动机、兴趣和活动;

 

S:structured environment and training,以结构化教育模式作为训练的基本框架即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训练,适时“去结构”;

 

X:motor、social communication、cognition、language、sensory……运动、社交沟通、智力、语言、感知觉……

 

以个体的主要缺陷(认知、社交、运动、语言……)、行为能力、情绪调控作为训练干预的核心内容,兼顾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,针对不同的发育行为障碍,“普适”的干预原理和方案,这就是BSX。

 

在小镇中,家长不再仅仅是旁观者,还要参与其中,做康复师的辅助者,学会各种干预技能,最终加速孩子泛化社交的能力。

 

小镇的两位居民——5岁自闭症男孩严严和妈妈4个月来的进步,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。尤其在他们在出康复机构后,不停地将学到的本领快速泛化。

 

口述:严严妈

 

 

01 情景课

 

前两天,我带严严去超市买他最爱吃的蛋挞。他告诉售货员,“阿姨,我要买蛋挞。”

 

工作人员问:“你要买几个?”

 

他说:“我要买两个蛋挞。”

 

这样的交流,放在以前根本没法想象。那时候,严严不懂买东西的流程,没有排队、结账的概念,拿了东西放在收银台就跑开了。

 

能够做到目前这样,还要得益于他在BSX小镇的学习。在小镇里,有一门情景体验课程,模拟的生活场景之一便是超市,严严上课时,会在模拟场景里体验买东西的全过程。

 

情景课模拟超市购物

 

我们家长会和康复师、孩子们在一个模拟的超市里面。康复师扮演收银员,一同参与课程的小朋友同为顾客,家长则在一边辅助。孩子们一遍遍选择商品、排队、付钱买东西,体验超市购物的各个社交流程。

 

有了这些积累,严严在生活场景中适应得很顺利。现在他知道了钱这个概念,买东西时,也能跟人进行两个回合以上的交流。

 

情景体验课模拟的生活场景,除了超市,还有医院、游乐场等。严严之前很抵触去医院,张嘴做核酸都得几个人摁着他。后来上了情景体验课,老师在医院场景里模拟做核酸的场景,慢慢让他愿意张开嘴。

 

严严扮演医生

 

他之前也没法接受包扎伤口,觉得那个很可怕。康复师一开始拿小动物贴纸,涂红颜色上去,想让他涂药、贴创可贴,他都不接受。

 

后来康复师在情景课上慢慢引导,让他先学着撕开创可贴,由康复师或妈妈来贴。等能接受这个以后,再让他一步步试着拿棉签涂伤口,贴上创可贴。

 

上完伤口处理情景课一个星期之后,他玩耍的时候不小心刮了一下,告诉我手指上痛,要给伤口涂药、贴创可贴,不贴都不行。

 

此外,还会在医院的场景模拟张嘴检查牙齿,在小镇的医院观摩过后,我们也在家里和爸爸一起三人模拟这个场景,孩子很快就能流畅完成检查。

 

情景体验课的内容,他在生活中能应用得很好。他逐渐能够适应超市、医院这些生活场景之后,我们更进一步,现在不仅带他去超市、医院,周末的时候也会带他去麦当劳、奶茶店、烧烤店、服装店,还会带他去公园,让他体验不同的场所。

 

 

02 辅助者,也是学习者

 

我们是今年7月加入小镇的。一开始我会跟着康复师们上课,参与到严严的集体课当中,这也是小镇的特色,我们家长是参与者、学习者,也是康复师的辅助者。

 

刚来小镇的时候,严严上集体课时,会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那时候我在一旁辅导,经常会看到,他一直数数字,从1数到100,沉迷其中,不管康复师的指令,也不回应。

 

他数的时候还会发出声音,这时候我就拿出做的提示卡给他看,让他保持安静。持续了一个月,他的自言自语行为才慢慢减少,不再那么频繁。

 

辅助者这个角色我觉得有点像影子老师,孩子做得不恰当的时候,我会给予辅助纠正。比如孩子乱跑的时候,我会去抓住他,不让他乱跑,学着遵守规则。

 

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玩起来,去辅助孩子上社交游戏课之后,学习了很多游戏技能,模仿康复师上社交游戏课时用的方法,在家里跟孩子玩。

 

康复师告诉我,不是网上随便搜点互动游戏就可以了,要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,这样才能玩得起来。

 

我们恍然大悟,尝试着摸索,发现他喜欢足球、篮球,喜欢南瓜、陀螺,我们就根据这些喜欢的东西延伸,跟他做游戏、展开一些对话。

 

上集体课程时,严严一走神,我会拍拍他,提醒他认真听康复师的指令。

 

后来我逐渐退出集体课了,我发现孩子经常关注到我而不是康复师,表现好的时候,总想着让我去表扬他。做得不好的时候,也会本能地去看我的情绪反应,我觉得退出来能让他更专注于康复师的教学,就没再辅助了。

 

我退出还有一个原因是,严严现在上幼儿园了,他得学着慢慢脱离大人,独自去面对集体。

 

集体课上,严严和同学合作

 

现在严严进步蛮大,能够跟得上社交游戏课,捉迷藏的时候能够喊出其他小朋友的名字。早上来了也会主动跟小镇的康复师打招呼,“袁老师早上好”,“孟老师早上好”。

 

 

03 家庭干预,全家齐上阵

 

现在除了带孩子去小镇上集体课,我也会动员家庭成员们参与孩子的干预。我每周都会做一张规划表,设计8-12个目标,细化到每天做到哪些项目,爸爸负责做什么,姐姐负责做什么。

 

姐姐暑假回来,我让姐姐在抖音上学做律动,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教弟弟,每天做15分钟就行。完成了我就夸她,“姐姐好厉害,能把弟弟教会了,我都教不会他”。姐姐就有更大的意愿去教弟弟。

 

爸爸一开始很排斥,不愿意做,我告诉他,你不愿意做没关系,让康复师来做,一节课二百,这钱就让康复师赚去好了。他后来就积极了。

 

有时候我不想做桌面教学,孩子爸爸会接替我,搬一张桌子,跟严严说,“我们上课去了。”然后带着孩子在桌面做一些活动。

 

从前,我们也是家庭干预为主,现在康复师教了之后,我们都会在家里泛化。我没读过什么书,也不太懂理论,就偏向于实操。

 

除了每周,每个月我都会根据孩子情况列个训表,列出8-12个项目,包括写字、图画、笔控,做完了项目就划掉。我会经常去看哪些项目没做,之后继续把没做的项目补充上。

 

妈妈在家中贴的计划

 

我和孩子爸爸分工合作,我负责为孩子定制个训目标,设计生活中的教学场景,爸爸负责桌面教学。

 

我的经验是,一定要把目标贴出来。比如想教会孩子能说出来每天吃了什么,那我就会在饭桌边贴纸条,提醒自己吃饭时要给孩子介绍菜名。

 

想让孩子知道我们出门是要去哪里做什么事,我会在门口贴纸条提醒自己和孩子互动。出门前,告诉孩子“要去大米和小米做干预”。去的路上再强调,“我们是要去大米和小米做干预”。

 

让孩子记住父母的电话号码,我们就把大人的照片和电话号码打印出来,贴在他眼睛随时能看到的地方,让他每天都能念一念。

 

孩子以前不能理解事物与事物的关联,后来我去请教督导,他告诉我们:“你们要教他,厨房里面有什么,客厅里面有什么,然后再定位,什么东西在哪里,来回重复地做,孩子就明白了。”

 

我们在家做了一个月,孩子就能用出来了。比如我问孩子,爸爸在哪里,他会描述,爸爸在厨房里面,或者爸爸在阳台玩手机。“什么东西在哪里”这个概念,他以前是回答不出来的。

 

在家里,我还会想办法设计场景,弥补孩子的短板。康复师告诉我们,孩子不太会寻求帮助,我们就在家里设计相应的场景。

 

他喜欢喝可乐,我会故意把可乐瓶盖拧很紧,他想喝的时候打不开,来找我帮忙,“妈妈帮忙。”我假装拧不开,告诉他,“哎呀妈妈打不开,你去找爸爸帮忙。”于是他转去和爸爸互动。就这样在一来一回中锻炼他求助的能力。

 

 

04 在社会上进步

 

9月份回到幼儿园后,老师跟我反馈,现在他的社交意愿不是很好,但还是能够在玩耍中,慢慢理解老师的集体指令,变得听话了很多。从前他是不怎么听的。

 

以前,他在幼儿园里自言自语太多了,无论上课还是午休。我们的分析是,可能是他大脑太放空,能力跟不上,只好缩回到自己的世界。

 

现在自言自语少了很多,功能性的语言出来了,会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,“妈妈在叠被子。”“爸爸在厨房炒菜。”不像以前,只会说一些数字。

 

除此之外,他打人的问题也减轻了,以前不高兴就一巴掌打过去,现在好多了,偶尔有,没那么频繁。我觉得是因为他在小镇上集体课时,孩子少,能把注意力放在康复师身上。

 

集体课,小朋友们协作挖红薯

 

刚来小镇的时候,他只会要吃饭、要水杯这样的动名词表达,现在可以完整的表达字句,传递出他的意愿了。“老师我要去搭积木。”

 

幼儿园的老师还提到,现在孩子能安坐,听老师讲一节课。不像以前,满地乱跑,他一跑,带着其他孩子都跑。

 

但还是有些需要进步,比如集体指令方面,去喝水、上厕所能跟随集体,只是回来之后没法自觉回到座位。

 

现在家庭里的泛化还在继续。每天下午从幼儿园回来,我们先把小镇里康复师教的再回顾一遍,有时候做桌面教学。

 

等到晚上7点,根据他的意愿,带他去他想去的地方,在小镇中学习的情景体验、社会交往,我们在生活中慢慢用出来,泛化、实践。

 

在情况最糟糕的时候,他没有语言,什么都不认识,也不会和人对视,生活中情绪很大,动不动往地上躺,也听不懂任何指令。

 

现在进步了很多。接下来,我们会带他在小镇里能建立更多规则意识,做好自我的行为管理。

 

我也躺平了,在家里该做啥就做啥,只要感觉他有进步,学会了一样东西,我就很高兴,不像以前刚起步的时候,一定要强迫孩子学会,学不会我就焦虑,引得孩子都崩溃。

 

我逐渐学会了放平心态,不要跟别人比,跟自己比就行,只要能看到他在进步,在一天天变好就行。

 

 

督导点评

袁晓婷

大米和小米RICE小镇督导

 

严严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,我觉得离不开妈妈这个“军师”,有着清晰的认知和目标,带着全家人一起积极居家干预,也会抓住自然生活情景中每个机会,去泛化在小镇学习到的知识。

 

不光在行动上很积极,有战略,严妈妈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,这一点我觉得值得每一个人学习。

 

小镇组织的每一场讲座,严妈妈都会报名参加。大米和小米APP的课程,妈妈也会在孩子上课的期间去观看学习。在小镇,看到我们督导,她都会积极跟我们讨论严严的情况,述说自己遇到的问题,还会发在家干预的视频到群里让我们指导,也正是妈妈的主动积极,才会带来严严这么大的进步。

 

未经授权,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擅自复制、转载、修改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。如需转载或引用,务必取得作者或单位授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