奋进“十四五”,让残疾人生活更加美好

2022-11-01 15:58:21 / 大米和小米

日前,国务院印发《“十四五”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对未来一个时期残疾人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。7月29日,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、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,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、中国残联理事长周长奎,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、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宋鑫出席发布会,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
 

 

“十三五”以来残疾人事业成就斐然

 

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,“十三五”以来,我国残疾人事业成就斐然。张海迪介绍,“十三五”时期,各级残联全力推动残疾人脱贫奔小康,现在完成了既定目标。

 

农村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,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。71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摆脱了贫困,1180多万残疾人纳入了特困救助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惠及了2600多万残疾人。

 

全面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,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。860万城乡持证残疾人实现了多种形式的就业。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也达到了95%,50%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就读,实现了融合教育,还有5.8万名残疾学生进入了高等院校就读。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0%,其中近百万残疾儿童得到了康复救助。

 

依法保障残疾人权利,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。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,民法典等20多部法律法规对保障残疾人权益作出规定。一些保障措施也在完善,各级财政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,残疾人服务设施达到4000多个,残疾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提高,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进步。

 

深化推进残疾人事业领域改革创新,残疾人事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。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进一步健全。残疾人服务资源有效聚合,各级财政对残疾人事业的资金支持比前五年增长90%。

 

“我看到了很多残疾人的真实生活,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给他们带来的福祉。”张海迪说,“我们就是要努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,让残疾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好。”

 

 

“十四五”为残疾人描绘希望蓝图

 

《规划》提出,到2025年,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,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,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;到2035年,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,与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相适应,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将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。

 

“《规划》立足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,对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,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部署。”周长奎说。

 

“十四五”时期是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和发展的重要时期。詹成付介绍,民政部门将在“十四五”期间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:一是继续在残疾人民生兜底保障方面下功夫。要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,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;二是继续在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方面下大功夫,加强社区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建设,培育发展助残社会组织,推动社区康复服务广泛开展;三是继续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方面下功夫,完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政策体系,扩大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的供给,建立健全保险、福利、救助、慈善相结合的支付保障体系。

 

促进残疾人就业,是帮助他们增加收入、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残疾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,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自立自强,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奋斗。“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,部分残疾人就业的质量还不高,需要格外关心,格外关注。”宋鑫说。

 

宋鑫介绍,“十四五”期间,人社部将做到“四个强化”——强化政策扶持、强化技能提升、强化就业服务、强化权益维护,落实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,帮助残疾人提升职业素质和就业技能,为残疾人提供全链条、专业化、精准化的就业服务,依法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。

 

张海迪对“十四五”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充满期待:“我相信《规划》的实施一定会给残疾人带来新的希望,帮助他们走向美好的生活。”

 

来源:光明日报

 
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。